济南大明湖(国家5A级景区)
- 2022-04-21 05:00 来源:招商旅游整理 浏览: 次
济南大明湖(国家5A级景区) 大明湖是济南三大名胜之一,繁华都市中天然湖泊是泉城重要风景名胜和开放窗口,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素有“泉城明珠”的美誉。位于济南市中心偏东北处、旧城区北部。大明湖是由城内众泉汇流而成的天然湖泊,面积甚大,几乎占了旧城的四分之一。市区诸泉在此汇聚后,经北水门流入小清河。湖面58公顷,公园面积103.4公顷,湖面约占百分之五十三,平均水深2米左右,深处4.5米。大明湖是5A级天下第一泉风景区的核心组成部分。
目录
1历史
2形成
3古建
4发展
5扩建
6特点
7明湖四谜
8明昌大钟
9新八景
10明湖美食
11公交
历史
早在唐宋时期,大明湖就以其撼人心弦的美景而闻名四海。“蛇不见,蛙不鸣,久雨不涨,久旱不涸”为大明湖的四大怪。2009年,大明湖荣膺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第一泉水湖”称号。
大明湖景色优美秀丽,湖上鸢飞鱼跃,荷花满塘,画舫穿行,岸边杨柳荫浓,繁花似锦,游人如织,其间又点缀着各色亭、台、楼、阁,远山近水与晴空融为一色,犹如一幅巨大的彩色画卷。大明湖一年四季美景纷呈,尤以天高气爽的秋天为宜人。春日,湖上暖风吹拂,柳丝轻摇,微波荡漾;夏日,湖中荷浪迷人,葱绿片片,嫣红点点;秋日,湖中芦花飞舞,水鸟翱翔;冬日,湖面虽暂失碧波,但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大明湖水色澄碧,堤柳夹岸,莲荷叠翠,亭榭点缀其间,南面千佛山倒映湖中,形成一幅天然画卷,沿湖的亭台楼阁,水榭长廊参差有致,湖的南面有清宣统年间仿江南园林建造的遐园。遐园内曲桥流水,幽径回廊,假山亭台,十分雅致,被称为“济南第一庭园”湖边假山上建有浩然亭,登临其上,大明湖的景色一览无余。湖对面北岸高台上有元代建的北极阁,依阁南望,远山近水,楼台烟树,皆成图画。清代书法家铁保留下的“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名句,绘声绘色地道出了大明湖的佳绝之处。
大明湖闻名遐迩,游客众多,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约两百万人次,在济南诸公园中多。大明湖历史悠久,景色秀美,名胜古迹周匝其间,湖畔有历下亭、铁公祠、南丰祠、汇波楼、北极庙和遐园等多处名胜古迹,其中历下亭、铁公祠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尤其大明湖乃繁华都市之中的天然湖泊,实属难得。
大明湖一年举行一次文化庙会。商品五花八门,有70后儿时所玩的“翻花”“缠蜜”等。大明湖历史悠久,湖名见诸文字已有一千四百多年,早在北魏年间,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水经注·济水注》中便有记载:“泺水北流为大明湖,西即大明寺,寺东、北两面则湖。”文中所指大明湖位置在今五龙潭一带,而现今大明湖一带水域则名“历水陂”。
另有史料记载,那时的大明湖称历下波或历水波,南至濯缨湖,北至鹊山和华不注山,也就是说大明湖、五龙潭和北园是相连的一个大湖,湖阔数十里,平吞济泺。六朝时,因湖内多生莲荷,曾名“莲子湖”,隋唐时它既名“莲子湖”(见段成式《酉阳杂俎》)又名“历水陂”。宋代时又有“西湖”之称。
大明湖胜景自唐代起就名扬四海。宋时曾巩曾有诗道:“问吾何处避炎蒸,十顷西湖照眼明。”可知当时此处已是消暑游憩之地。北宋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曾巩任齐州(即今济南)知州时,为防御水患,修建了北水门,引湖水入小清河,使得湖水经年水位恒定,并在沿湖修建亭、台、堤、桥,使之渐成游览景观。古时湖面甚阔,今五龙潭一带也包括在内。后历经变迁,至金代起,大明湖专指城内湖区。
至金代,诗人元好问在《济南行记》中,始称大明湖。明代重修城墙,大明湖遂初成今日形貌。经过历代清淤整治,植荷栽柳,至清代已形成“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秀丽景色。1958年济南市政府将大明湖一带正式辟建为大明湖公园,并疏浚湖底,修砌湖岸,维修古建,广植花木。经过疏浚清淤、修缮扩建,砌筑了湖岸,美化了园容,恢复重建了名胜古迹,增添了茶社饭店、游船和游乐设施,使之旧貌变新颜,姿容胜往昔,成为济南乃至全国著名风景游览区。
形成
作为一处天然湖泊,大明湖水来源于城内珍珠泉、濯缨泉、芙蓉泉、王府池子等诸泉,有“众泉汇流”之说,水质清冽,天光云影,游鱼可见。大明湖水源充足,排水便利,故有“恒雨不涨,久旱不涸”的长处,经年水位恒定。水深平均两米左右,深处约四米,沿湖岸边一米左右。“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是大明湖风景的好写照。
古建
大明湖一带历代建筑甚多,素有“一阁、三园、三楼、四祠、六岛、七桥、十亭”之说,所有建筑均建造精美,各具特色。其中著名的有:
海右古亭——历下亭 历下亭位于明湖水面诸岛中大的湖心小岛上,因处历山之下而得名。它四面临水,绿柳环绕,它挺拔端庄,古朴典雅,红柱青瓦,八角重檐,朱梁画栋,是一座轩昂古雅 的木结构建筑。历下亭年代久远,几多变迁。唐天宝四年(公元745年),著名诗人杜甫曾与北海太守李邕饮宴于历下亭,并写下《陪李北海宴历下亭》诗。诗中“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一句被人广为传诵,历下亭也因此名扬天下。不过,当时的历下亭在五龙潭一带,唐朝末年就倾塌了。北宋以后,历下亭移建于今大明湖南岸,清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才在湖心岛上重建。历下亭虽几经整修,但基本上保持了清代原貌。亭中匾额“历下亭”三字,为清乾隆皇帝手书。亭北名士轩中,墙上嵌有杜甫、李邕的石刻画像及济南历代名人的画像,门前抱柱上刻有郭沫若撰写的对联:“杨柳春风万方极乐,芙渠秋月一片大明。”
道教庙宇——北极阁 北极阁又名北极庙,坐落在大明湖北岸,又名真武庙,是一座道教庙宇。北极阁建于元代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明代永乐年间重修。庙宇建在7米多高的石砌高台上,由前后殿、钟鼓楼、东西配房组成。正殿内供奉北方水神真武帝君像,像旁有龟蛇二将、四天君塑像,均栩栩如生,口目传神。正殿两侧壁上绘有关于真武修炼成仙的壁画,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后殿名启圣殿,供奉着真武父母的塑像。
汇波楼 汇波楼位于大明湖东北岸北水门之上。北水门为曾巩任齐州知州时,于宋神宗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所建,是济南唯一的北城门,既可设闸泄水、防水,又可通舟楫。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修建新城墙时,在北水门上建了一座两层高的城楼,因城内诸泉水汇流入大明湖,再经北水门流出城外,故命名为汇波楼。汇波楼建成后,成为人们登临游览,集宴赋诗的好去处,历代文人墨客多有题咏。解放前,汇波楼毁于战火。
1982年,市政府在原址重建。新楼基本保持原貌,为重檐两层城楼式建筑,气势宏伟。登汇波楼,北可眺望鹊、华两山秀色,南可俯看明湖美景,夕阳西下时,更可领略到济南八景之一汇波晚照的壮丽景象。
园中之园——铁公祠 铁公祠坐落在大明湖北岸西端,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是为纪念明代兵部尚书、山东参政铁铉而建。明建文帝时,燕王朱棣南下夺权,攻至济南,铁铉率军民坚守,屡挫燕王。朱棣攻下南京,自立为帝后,铁铉终因兵微将寡,被俘牺牲。后人敬其英烈,立祠祀之。铁公祠是一民族式庭院,占地6000余平方米,由曲廊、三间祠堂和一座“湖山一览楼”组成。园内杨柳垂荫,藤萝攀缘,院外南临一湖碧水,北枕幽密松林,环境清幽旷远,建筑古朴典雅,其中小沧浪亭更是独具秀色。著名对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就镶嵌在这里。刘鹗《老残游记》中曾写道,在铁公祠前看大明湖,可见千佛山之倒影。但近几十年来,由于空气和湖水受到污染,这一奇景一直没有再现。直到近两年,经过市政府坚持不懈地治理大气、湖水污染,佛山倒影才又得以重现。游人如果在风和日丽的日子游览大明湖,偶尔能欣赏到这一奇观。
小沧浪 小沧浪位于铁公祠旁,是一处具有江南风格的小园林。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由小沧浪亭、曲廊、荷池等组成,因系效法苏州沧浪亭风格修建,且规模较小,故取名小沧浪。曲廊沿湖而建,湖水穿渠引入荷池,池边建有八角形的小沧浪亭,整组建筑布局奇巧新雅,境界超凡脱俗。小沧浪国门两旁,镌有清大刘凤诰描绘济南风光的著名对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为清代书法家铁保所书。
济南标准庭院——遐园 遐园坐落在大明湖南岸,为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山东提学使罗王钧创办山东图书馆时所建,原为山东图书馆的一部分,后分开划归大明湖公园。遐园布局设计均仿照浙江宁波著名藏书楼天一阁的格式,四周曲廊相连。建成后因景致清雅,藏书丰富,在当时颇负盛名,有“南阁(天一阁)北园(遐园)”之誉。园内假山突兀,花木扶疏,山石嶙峋,游廊迂回,亭台巧置,有读书堂、明漪舫、浩然亭等建筑,均造型巧妙,古朴典雅,被誉为“济南第一标准庭院”。另外,园内西北角长廊壁上还嵌有岳飞手书的诸葛亮《前后出师表》石刻。
此外,大明湖周围还有南丰祠堂,稼轩祠、月下亭、秋柳园、明昌钟亭等二十多处名胜景点周匝公园各处。关于大明湖的诗句有:《百花台》:“烟波与客同樽酒,风月全家上采舟。莫问台前花远近,试看何似武陵游。
发展
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和旅游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大明湖公园的领导者们团结务实,开拓进取,利用自身优势,举办多种活动,提高知名度,增强竞争力和吸引力,并逐步形成传统。例如,大明湖中新建了百米喷泉、水幕电影和江北第一大兰花培育基地兰岛,便明湖风光更加绚丽多彩。市政府还计划对大明湖公园进行扩建,扩建后公园面积将由86公顷扩大为106公顷,届时大明湖将会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游人面前。
荷花展是公园一年一度的大型活动。自86年开始,已举办九届了,其中有两届是全国规模的。荷花是中国传统的十大名花之一,也是济南市的市花,举办荷花展览,旨在宣传市花,突出荷花的君子品质。荷展一般在7、8月份举办,此时荷花长势旺,花繁叶茂,宜观赏,是赏荷纳凉的好去处。龙舟赛也是公园大型的活动。大明湖水域辽阔,条件得天独厚,自93年开始,已成功举办了三届。参赛单位均来自我市各大企业,规模逐步增大,是一项群众性的文化娱乐活动,对于促进全民健身和增强企业向心力、凝聚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民族风情艺术节是火爆、热烈的活动。大明湖是历史的湖、人民的湖,在此举办民族风情艺术节,可谓珠联璧合。06年4、5月份,公园与北京海淀区文化局联合邀请了全国9个省市自治区40个少数民族200余名演员来公园表演了各具特色的民族风情,轰动了整个泉城,这样的活动要形成传统,一年一度地搞下去。
迎春花展、兰花展及盆景展,在公园也是传统的活动。公园有全省大规模的兰花基地天香园,有一支技术比较过硬的花卉队,他们日日辛苦劳作,将美和温馨奉献给游客。
为了增加文化气氛,提高档次,公园内还辟建了书画展览馆、碑刻展等文化层次较高的观赏点。自06年6月份开始,公园又邀请了湖北隋州曾都古编钟展演团来公园作为期半年的表演,向游人展现中国古典音乐之精华。古编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举办古编钟展演,既丰富了观赏内容,又使游人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灿烂的文化。
社会在发展,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在提高,大明湖公园将适应潮流,大胆创新,逐步形成集游览观赏、购物娱乐、文化欣赏、饮食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现代与古典相结合的旅游区。
扩建
地理位置
大明湖扩建工程于2007年10月开工。省委、省政府对这项工程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把大明湖扩建作为迎全运会重点项目、泉城特色标志区核心工程和重要的民心工程,精心组织实施,优质高效推进。该工程总投资21亿元,拆迁居民2961户、国有单位21个,扩建后总面积由86公顷扩大到103.4公顷,新增水面11.7公顷、陆地17.7公顷。
恢复重建超然楼、明湖居、闻韶驿等历史古迹;增辟老舍与济南、秋柳人家等文化展馆;新建七桥风月、稼轩悠韵、秋柳含烟等八大景观,建成桥梁28座、仿古建筑8组;修缮老建筑10组;挖湖65.1万立方米,清淤21.53万立方米,假山石砌叠2.79万吨,驳岸砌垒7052米,道路广场铺装7.48万平方米,绿化15万平方米,铺设管线11.5万米。整个景区呈现出曲径通幽、溪桥相映、草木葱茏、瑞鸟翔集的良好景观效果。
作为2007年确定的迎全运会重点工程,大明湖风景名胜区扩建工程同时也是泉城特色标志区的核心内容。根据《大明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大明湖风景名胜区详细规划》,结合泉城特色标志区规划的编制,市园林局和市规划局专门邀请全国知名城市规划、历史名城保护、园林规划设计等方面的专家,经充分研究讨论,编制完成了《大明湖风景名胜区扩建规划》。
作为2007年确定的迎全运会重点工程,大明湖风景名胜区扩建工程同时也是泉城特色标志区的核心内容。根据《大明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大明湖风景名胜区详细规划》,结合泉城特色标志区规划的编制,市园林局和市规划局专门邀请全国知名城市规划、历史名城保护、园林规划设计等方面的专家,经充分研究讨论,编制完成了《大明湖风景名胜区扩建规划》。
按照规划,扩建后的大明湖风景名胜区东至黑虎泉北路,南至明湖路,西、北分别至西护城河和北护城河,总面积将由74公顷扩大到103.4公顷。大明湖扩建区域分为8个景区,根据历代诗词典故或历史记载,分别暂定名称为:七桥风月、秋柳含烟、明昌晨钟、竹港清风、稼轩悠韵、超然致远、萦堤远水、鸟啼绿荫。扩建后,大明湖将由“园中湖”变为“城中湖”,并实现与护城河的通航,为市民和游人提供良好的休闲、游览环境,再现“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泉城特色。
特点
美景
大明湖自然景色秀美,名胜古迹争辉,固有“泉城明珠”之誉。沿湖八百余株垂柳环绕,柔枝垂绿,婀娜点水。湖中现有四十余亩荷池,碧叶田田,白荷红莲,交相辉映,争奇斗艳,荷香飘溢,沁人心脾。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时有鱼儿跳波,偶见鸢鸟掠水。碧波之上,画舫穿行,小舟荡波。各处游客云集,指点观赏,欢声笑语,一派繁华景胜,俨若北国江南。若于湖之北岸远眺,南山苍翠,环列似屏,倒映入湖,画图难足。漫游湖畔,处处花繁树茂,点点亭台楼阁掩映绿荫之间,历下亭、铁公祠、北极庙、汇波楼等二十多处名胜景点,令人应接不暇,可谓步移景换,游趣无穷。济南八景中的鹊华烟雨、汇波晚照、佛山倒影、明湖泛舟均可在湖上观赏。
诗句
大明湖以它的秀美风姿赢得了古往今来众多人士的咏赞篇章:“冬泛冰天,夏挹荷浪,秋容芦雪,春色杨烟,鼓枻其中,如游香国”;“鸥鹭点乎清波,萧鼓助其远,固江北之独胜也。”晚清大文学家刘鹗对“佛山倒影”的描写,更是引人入胜:“到了铁公祠前,朝南一望,只见对面千佛山上,梵宇僧楼,与那苍松翠柏,高下相间,红的火红,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绿的碧绿,更有那一株半株的丹枫夹在里面,仿佛宋人赵千里的一幅大画,做了一架数里长的屏风。正在叹赏不绝,忽听一声渔唱。低头看去,谁知那明湖业已澄净的同镜子一般。那千佛山的倒影映在湖里,显得明明白白。那楼台树木格外光彩,觉得比上头的一个千佛山还要好看,还要清楚。”若庵的《大明湖》“大明湖畔绿成茵,寥落新荷远岸尘。只道风光无限好,往来多少负心人。”
人物
大明湖便随着这佳句文章广为流传,闻名遐迩。加之解放后的多次修缮扩建,疏浚清淤,姿容更加秀丽,成为济南著名风景游览区之一,吸引了大量海内外游客,每年客流量约在一千二百万人次左右,位居济南众公园之首。据有关资料统计,解放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万里、徐特立、郭沫若、江泽民、李鹏、胡锦涛等先后泛舟湖上,对大明湖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为了满足不同层次的游人的要求,自八十年代开始,公园在湖西岸建成了总面积约9200平方米的游乐场。场内设有海盗船、Disco健身车、电子游戏、五爪章鱼、碰碰车、直升飞机、电瓶车、天使转椅、蹦蹦床等各种游乐设施,惊险刺激,新颖有趣,既满足成年人的需求,又令孩子们开心。
食物
大明湖不仅是游览观光的极好场所,湖内还盛产莲藕湖鱼。湖北 岸还有数处茶社和明湖楼、荷香村两处饭店,供游客休息就餐。明湖楼建于1983年,是一座“外古内今”的中国传统式仿古建筑,楼高二层,总面积约2735平方米。明湖楼的饭菜讲究色、香、味、型和营养,以鲁菜系中济南菜的“历下风味”为主,尤擅长鱼的烹制,以湖中鲜鱼、嫩藕、香莲为料的全鱼宴、冰糖莲子、水晶藕、蒲菜水饺等具“历下风味”的名吃制作的全鱼宴令人叫绝。荷香村饭店位于铁公祠院内,为一古典式二层楼建筑。该店除烹制鲁菜系中的“历下风味”菜肴外,还擅长锅贴制作。其配料和加工技术均引进济南锅贴老店便宜坊,所制0.锅贴令游客一饱口福。
公园内现还辟建有书画展览馆、碑刻展等文化层次较高的观赏点。整个公园已初步形成集游览观赏、购物娱乐、文化欣赏、饮食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旅游区。明湖风姿甲历下,欢颜笑迎八方宾。
新八景
据了解,2004年,大明湖景区曾与媒体合作,通过市民投票和专家推荐,评选出新的明湖十景,有汇波晚照、明湖秋月、佛山倒影、遐园好音、沧浪荷韵、画船烟波、丹坊耀日、钟鸣蛙静、柳岸春深、历下秋风。
其中,钟鸣蛙静、柳岸春深、遐园好音景观与本次扩建规划中的八景命名有重复,鹊华苑故去掉,这样保留的七景与恢复再现的鹊华烟雨景观以及扩建后的八景共同组成明湖十六景。
已经确定扩建中的桥及其名称如下:
古街巷桥5处:学院桥、汇泉桥、思敏桥,阁子桥、曾家桥;历史上的桥8处:芙蓉、水西、湖西、北池、百花、鹊华、秋柳、汇波;以大明湖四季景色命名的桥4处:柳烟桥(春色杨烟)、藕香桥(夏挹荷浪)、芦花桥(秋容芦雪)、凝雪桥(冬泛冰天);与大明湖有关的桥8处:玉涵桥、稼轩桥、北渚桥、淇园桥、涵清桥、囍喆桥、灰山桥、瀛洲桥;以“岁寒三友”命名的桥3处:梅溪桥、兰青桥、竹韵桥。
明湖美食
碧筒饮 在大明湖公园举办的荷花节上,来公园游玩的人都可以品尝到一种独具济南特色的明湖莲荷饮料——碧筒饮。
碧筒饮是中国古代情醇典雅之酒文化中的一枝奇葩。古人用荷叶为酒杯饮酒的一种传统的习俗,当时称之为“碧筒饮”,而碧筒饮的发明者正是济南人。据唐代诗人段成式《酉阳杂俎》记载:“历城北有使君林(今济南大明湖、北园一带),魏正始中,郑公悫‘三伏’之际,每率宾僚逃暑于此,取大莲叶置砚格上,盛酒三升,以簪刺叶,令与柄通,屈茎上轮菌如象鼻,传系之,名为‘碧筒杯’。历下之,言酒味杂莲香,香冷胜于水。”意思是说:魏晋时期,每到炎夏盛暑,齐郡刺史郑悫便常跟幕僚们一起,来到济南北郊的大明湖畔避暑游玩。当时的大明湖叫莲子湖,湖中莲叶田田,荷花争艳。他们玩到尽兴时,常割下湖中带茎的荷叶,用簪子刺穿叶心,使刺孔跟空心的荷茎相通。然后在大荷叶中贮满白酒,再将空心的荷茎弯成象鼻状,轮流从茎的末端吸酒喝。那滋味,清香爽口,妙不可言,即所谓“酒味杂莲气,香冷胜于水”。这种这种浪漫的饮酒方式,人们称之为“碧筒饮”;而用来盛酒的荷叶,则叫“荷杯”、“荷盏”、“荷叶杯”、“碧筒杯”等。再后来碧筒杯后世又被叫做“荷爵”。
“碧筒饮”始于魏晋,盛于唐宋。白居易就有的“疏索柳花怨,寂寞荷叶杯”;戴叔伦也有的“茶烹松火红,酒吸荷叶绿”的诗句,都谈到个中滋味。在宋代,这种“碧筒饮”似乎更为普遍。宋人林洪在《山家清供》中,将用荷叶饮酒称之为“碧筒酒”,以为“暑月泛舟,风薰日炽,畅饮碧筒,真佳适也”。大诗人苏东坡,对此道更是情有独钟。他不但在杭州做官时常邀集朋友作“碧筒饮”,而且被贬谪到广东海南时,也把此风带了过去,使得向有吃“荷叶饭”风俗的广东人,又增加了一种“荷叶酒”。据说后来他穷得连家里的酒器都出卖了,唯独一件酒器没有卖,那就是象征文士风流的“荷叶杯”。
由于文人雅士的雅好和倡导,“碧筒饮”也很快传至民间。据《浙江志杭州府》记载,在宋代,杭州人每到阴历七月,多倾城到西湖边纳凉。此时正值荷花盛开,荷叶田田。人们掐取荷叶装酒,口吸而饮之,边饮边放舟到蒲柳深处,月升时始还。明人邵亨贞在《洲滨见荷花》一诗中赞道:“每爱西湖六月凉,水花风动画船香。碧筒行酒从容醉,红锦游帷次第张。”极富诗情画意。
碧筒饮别有一番意趣,饮者既可闻到醇美的酒香,又可吸到清新的荷花的芳香,酒还未饮,人却已经“醉”了。它不仅让人们领略到夏日荷塘美色、旖旎风光,更感受到荷莲文化、饮食文化的内蕴深厚,因而博得历代文人名士的喜爱,成为古人一种独特的消夏生活方式。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曾有诗记其趣,言“碧筒时作象鼻弯,白酒微带荷心苦”。
其实,碧筒饮不仅令人赏心悦目,还可健身。由于荷叶具有清热凉血、保护脾胃之功效,以略带苦味的荷叶汁液与酒混合入口,当是夏日消暑健身的佳品。根据中国传统烹饪的中和观点和养生观点,夏天宜于多吃苦味食物,而荷杯饮酒,堪称夏季饮品之佳选。喜欢“杯中物”的诸君,在盛暑到来之际,何妨也一试此道?
香脆荷花瓣 花卉不仅具有沁人心脾的芳香与赏心悦目的色彩,使人得到美的享受。有些花,花蕾和花粉食用之后还能调节人的神经系统,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心肌功能,提高肌体免疫能力,起到治病,健身,美容和延年益寿等效果。花卉入馔,能烹制出色彩绚丽,清香四溢,风味独特的菜肴。花卉入粥,自古以来就是养生保健,美容肌肤的上品。
荷花粥 荷花粥:取荷花末25g(鲜荷花瓣阴干后研细威末),粳米100g。将粳米淘洗干净后加适量清水煮粥,粥熟后将荷花末加入,再煮2分钟待温热服。此粥具有清暑热,散瘀血,美容养颜之功效。常服本粥能起到驻颜益色,祛病延年的作用。香脆荷花瓣:将荷花瓣过油炸至嫩黄,摆盘。蘸糖食用。口感外酥里嫩。
冰糖莲子羹 特选大明湖优质莲子芯,配以银耳加以烹制。莲子,是一种药用和食用价值都很高的营养保健品原料,被誉为“莲中人参”。据《本草纲目》记载:莲子补中养神,益气力,除百疾,久服轻身,耐老,不饥,延年,益心肾,固精气,强筋骨,利耳目,补虚损,能祛火解毒,只腹泻胎滑,少儿热泻,反胃吐食等。银耳又名白木耳,性味甘、淡、平。含有蛋白质、糖类、无机盐、维生素B、脂肪、粗纤维等成分,具有清肺热、益脾胃、润肌肤的功效。适用于肺热咳嗽、皮肤干裂、胃肠燥热、血管硬化、高血压等症。由于银耳含有一种类似于阿拉伯树胶的成分,有滋养皮肤角质层的作用,经常服食银耳,即可使皮下组织丰满,令皮肤细腻具有弹性,又是美容、清肺之佳品。
奶汤蒲菜 奶汤蒲菜是以济南大明湖出产的一种质地鲜嫩、色泽洁白、味道清鲜的蒲菜为主料,配有苔菜花、冬菇,加奶汤烹制而成。奶汤味道醇厚,洁白,蒲菜脆嫩,历来被人们誉为济南第一汤菜。
湖菜鸡块 湖菜指旧时济南大明湖所产之茭白、蒲菜、白莲藕、莲子、白荷花。茭白是水声植物菰的嫩茎,其质地嫩脆,营养丰富。蒲菜乃香蒲之嫩芽,其形似菱,其味似笋。荷亦称莲。其茎(藕)、果(莲子)、花(荷花)、叶(荷叶)在济南菜中占有很重要地位。藕有七孔,肉白味甘。莲子,莲房中所出,去其皮可食。
湖菜鸡块集大明湖名蔬于一体,配以鸡脯肉,佐以精盐、酱油、葱椒绍酒、味精、葱、姜、蒜等调味,构思新奇,制作精细,鲜嫩爽口,清香不腻,是时令很强的名肴。
糖醋鲤鱼 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经济南,河中所产鲤鱼——黄河鲤鱼又称龙门鲤。其个体肥大,体色艳丽,肉味纯正,鲜嫩肥美,为众多鲤鱼品种中的珍品。制作方法是将初加工好的鲤鱼,两面打上百叶花刀,稍加盐腌渍,挂上湿淀粉糊,入油炸至金黄色并呈弓形,取出,将鱼摆在盘中,浇上用白糖、醋、酱油、清汤、葱末、姜末、蒜末、湿淀粉、花生油炒制而成的糖醋汁,使其形似“鲤鱼跳龙门”。入口后外焦里嫩,酸甜微咸,蒜香浓郁。另外,按照传统习惯,吃完鱼肉后,还可将鱼头及余汁做一碗“砸鱼汤”,此汤香气扑鼻,酸、甜、香、咸、辣五味调味,清口润肠。
公交
大明湖西南门站:11路; 41路; 66路; k109路; k54路; k91路; k95路; k98路; 游777路
大明湖站:11路; 41路; k109路; k54路; k95路; k98路
按察司街北口站:11路; 41路; 507路; k109路; k95路; k98路
大明湖东门站:6路; 14路; 30路; 31路; 36路; 41路; 45路; 46路; 83路; 106路; 118路; 122路; 201路工作日高峰车; brt5路; k53路
大明湖北门站:6路; 30路; 33路; 45路; 83路; 118路; 122路; brt5路; k53路
- 上一篇:济南千佛山(国家4A级景区)
- 下一篇:济南趵突泉(国家5A级景区)
相关文章
- 公司:枣庄招商旅游
- 手机:15506328802
- 电话:0632-3272000
- 地址:枣庄银行商城支行3楼
- 鲁ICP备12034321号-1
版权所有:@2020-2030 招商旅游 投诉方式(zzguolv@sohu.com)
一键拨号:15506328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