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旅游
德州扒鸡文博馆(国家3A级景区)
    2022-03-27 22:01   来源:招商旅游整理  浏览: 次  

德州扒鸡文博馆(国家3A级景区)
 
    德州扒鸡文博馆建筑面积为3000㎡,2007年2月破土动工,2007年8月开始布展,2008年6月7日正式对外开放。

目录

1德州扒鸡文博馆简介
2展馆分类
3德州扒鸡历史起源
4德州扒鸡菜品特色
5食品产业

德州扒鸡文博馆简介

    德州扒鸡文博馆建筑面积为3000㎡,2007年2月破土动工,2007年8月开始布展,2008年6月7日正式对外开放。德州扒鸡创产于公元1692年,是我国美食苑中历史长的“中华老字号”之一,拥有“神州一奇”、“中华老字号”和“中国驰名商标”的美誉。
    2005年12月德州扒鸡集团被认定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企业;2006年10月德州扒鸡列为商务部全国首批“中华老字号”授匾企业;2006年12月“德州扒鸡加工技艺”被认定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展馆分类

历史篇

    主要以人物雕像、彩绘壁画以及老照片的形式,展示德州的历史遗迹;北魏双高碑、永庆寺藏经楼、董子读书台、德州古城的沧桑、六十年代京杭大运河的繁荣景象……;展示德州这片沃土上孕育出来的名人雅士;射日英雄后裔、风趣才子东方朔、儒学大师董仲舒、一代文宗——康熙大帝启蒙老师田雯……;德州扒鸡传统艺人的代表:创始人贾健才、乾隆年间进宫的制作扒鸡的高手王瑄、放弃烧鸡专攻扒鸡的韩士功、盛极一时的宝兰斋老掌柜候宝庆;以及1956年公私经营,同义合扒鸡联营社、德州火车站扒鸡小卖所和肉食经营商会的56位扒鸡传人,一并加入国营食品公司的情景。这是德州扒鸡集团传承百年品牌,数脉归宗,开创扒鸡生产经营新纪元的开始。半个世纪前的记忆和现代化德州扒鸡生产流水线的鲜明对比,我们从这里可以直接看到德州扒鸡的整个加工过程,让人们感到“继承传统,管理先进,看着满意,吃着放心。”

发展篇和成就篇

    以图文、实物等翔实的资料,展示鸡的起源、演化、华北平原鸡文化的历史溯源,尤其是通过现代化成像技术可实现与参观者的互动,妙趣横生,使人留恋往返;揭示德州扒鸡起源、演变与发展过程,百年秘方昭然若揭;体现公私合营后,半个世纪以来,德州扒鸡集团在继承传统、保护名牌、创新发展等方面的成就,以及如何使一个地域性的地方特产,成为中华老字号、中国驰名商标大品牌的发展历程。

德宝馆

    征集了大量德州民间收藏品和一些反应民间文化底蕴的家私文物。同时,再现了600年前的旧窑址和大量烧窑工具及碎片残器。从这里,可以看到在德州成功挖掘出的宋代德州窑口,将为进一步考古挖掘、研究德州文化提供了重要依据。这一消息曾轰动全国,引起文物界的高度重视。这将为大家搭建一个研究交流文物收藏,弘扬历史文化,提高文化生活品味的平台。
    德州扒鸡文博馆集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史料性于一体,充分发掘德州扒鸡文化的神韵和历史溯源,展示了古城德州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德州扒鸡文博馆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必将对企业经营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同时,对建设文化德州,促进我市文化,旅游和教育事业发展,也必将作出积极的贡献!
 

德州扒鸡历史起源

源于明朝

    元末明初,随着漕运繁忙,德州成为京都通达九省的御路。经济开始呈现繁荣,市面上出现了烧鸡。挎篮叫卖烧鸡的老人,经常出现在运河码头、水旱驿站和城内官衙附近。这种烧鸡是经过人工细作,有滋有味的烧鸡:其形态侧卧,色红味香,肉嫩可口,作为后来扒鸡的原型,初露头角。随着经济的发展,这时的德州城进入鼎盛时期,已成为中国三十三个大城市之一。水陆通衢,商贾云集,四乡货物集散于此,出现了“南来北往客如云,饭馆客栈多如林“的局面。烧鸡已不仅仅见于餐桌,而“步”入社会。臂挎提盒叫卖烧鸡者多了,开始时贾姓人家,后来比较有名的是外号叫“徐烧鸡”的徐恩荣家,还有西面张家等等,开门面设店铺者也屡见不鲜。当然这时吃烧鸡者还局限于达官贵人,商贾富豪,黎民百姓只能望鸡兴叹。但烧鸡的发明者,制作者却是真正的劳动人民。他们为了养家糊口,呕心沥血,惨淡经营,同时也为社会做出了贡献。后来发展了鸡馔,在窄小的家庭作坊里,在古老的、粗放的工艺流程中,产生了原始的鸡文化,浓浓鸡香,飘逸州城。

创于清朝

    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在德州城西门外大街,有一个叫贾建才的烧鸡制作艺人,他经营着一个有一间烧鸡铺。因这条街通往运河码头,小买卖还不错。有一天,贾掌柜有急事外出。他就嘱咐小二压好火。哪知道贾掌柜前脚走,小伙计不一会就在锅灶前睡着了,一觉醒来发现煮过了火。正在束手无策时,贾掌柜回来了就试着把鸡捞出来拿到店面上去卖。没想却是鸡香诱人,竟吸引了很多过路行人纷纷购买。客人买了一尝,啧啧称赞:不只是肉烂味香,就连骨头一嚼也是又酥又香,真可谓穿香透骨了。事后贾掌柜潜心研究,改进技艺。这就出现了扒鸡的原始做法,即大火煮,小火焖,用如今的说法就是火候要先武后文,武文有序,扒鸡所以名叫“扒”起因于此。贾家鸡有名了,老主顾建议给鸡起个名字吧。贾掌柜自己也想不出名堂来。过了些日子,忽然想起了临街有个马老秀才,觉得他准能起个好名。于是用荷叶包起两只刚出锅的热气腾腾的鸡,快步走到马家溜口街马秀才家,提出请秀才品鸡起名。马秀才尝了尝鸡,问了问做法,边品边吟,顺口吟出:“热中一抖骨肉分,异香扑鼻竟袭人;惹得老夫伸五指,入口齿馨长留津。”诗成吟罢,脱口而出:“好一个五香脱骨扒鸡呀!”贾建才于第二年,即1693年把扒鸡提到元宵灯会上去卖,销路大开,名声大振。从此,德州城出现了烧鸡、扒鸡同产同销的局面,延续了若干年。
 

传于民国

    时代的脚步跨进了二十世纪,随着津浦铁路和石德铁路的全线通车,德州扒鸡经营进入了兴盛时期,呈现了“百家争鸣”的景象。掌柜们为了自己买卖兴旺,继承了技艺,还暗中互“偷”技艺,客观上促成了扒鸡制作技艺的大提高。此时扒鸡店铺大多集中于火车站广场前,出现了铺靠铺,摊连摊,星罗棋布。从街上走过香气扑鼻,引人垂涎。这个时期的扒鸡传人,主要代表人物是《宝兰斋》扒鸡铺的侯宝庆和《德顺斋》扒鸡铺的韩世功,以及张、崔、端木五家(均为德州本城人)沿袭了贾、徐两家的制作要点。韩世功是一位不善言谈,致思于加工技艺的买卖人。他在实践中摸索和总结了前辈制作烧鸡、扒鸡的经验,改进了工艺,增加了配料,又在鸡的洗理和烹炸上,特别是闷煮上下了一番功夫。起初是他自己,中间又和吴庆海、崔金禄合作开了一个扒鸡铺,名叫《德顺斋》。后又与张金堂、张金贵,端木兆荣办了个四合店叫《中心斋》,几人合作,切磋技艺,摒弃烧鸡,专攻扒鸡,为扒鸡技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这时由于火车四通八达,销路扩至东北,中原和华南地区,全年销量达到30万只。这时的扒鸡已是五香脱骨,色、香、味、形、器,都已走上求美、求新、求高的道路。德州扒鸡的名声,已在中华大地上叫响,凡乘车路过德州者,必然下车买上一只或一蒲包扒鸡带回家中全家分享,或馈赠亲友。

盛于当今

    “一唱雄鸡天下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也给扒鸡行业带来了新生,扒鸡铺发展到三十多家,年销扒鸡40多万只。其先后出现了“德顺斋”,“宝兰斋”,“盛兰斋”,“福顺斋”,“中心斋”等店铺字号。建国初期,扒鸡行业走上了合作化道路。由二十多位扒鸡传人组成德州扒鸡联营社,后又建立起站台卖部在车站内专营扒鸡。
 一九五六年,扒鸡传人随同食品行业“一步登天”走进了国营企业(中国食品公司德州市公司)的大门,这些时代中扒鸡传人也把技艺带进了公司。公司领导很器重这批各有所长,技艺精湛的德州扒鸡传人,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和智慧的充分发挥,传人们互献绝技,将百家技艺之长于一身,使这一正宗产品在国营食品公司的重视和保护下不断发扬光大。同年在首都北京举行了建国后的首次“全国食品展评会”,德州五香脱骨扒鸡在会上独占风采。世居德州的扒鸡传人,公司扒鸡技师张树林,崔长青在现场大展身手,倾尽艺道,一只只形美色鲜、香味扑鼻的扒鸡展现在人们面前。色泽黄里透红,引起了现场围观观众的食欲,一经品尝,那味道妙不可言。新闻界、美食家们赞誉德州扒鸡为“中华第一鸡”。物馨声远,“德州扒鸡天下第一”的赞誉也由此而起。

德州扒鸡菜品特色

    德州扒鸡的特点:形色兼优、五香脱骨、肉嫩味纯、清淡高雅、味透骨髓、鲜奇滋补。造型上两腿盘起,爪入鸡膛,双翅经脖颈由嘴中交差而出,全鸡呈卧体,色泽金黄,黄中透红,远远望去似鸭浮水,口衔羽翎,十分美观,是上等的美食艺术珍品。

食品产业

    德州扒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特色美食,在中华大地已广为传播,形成了众多大众认可的知名品牌。如:山东德州扒鸡股份有限公司的“德州”牌五香脱骨扒鸡早已驰名中外,“德顺斋”、“宝兰斋”、“盛兰斋”、“福顺斋”、“中心斋”、“永盛斋”、“德宝斋”、“沈氏”等等品牌也已蜚声于世。德州扒鸡已成为一种文化载体,将中华美食文化传播至世界。

推荐景点:【德州黄河故道森林公园】、【德州泉城海洋极地世界】、【德州红坛寺森林公园】;

推荐阅读台儿庄古城旅游攻略台儿庄古城自驾游攻略台儿庄古城门票台儿庄古城住宿、等旅游资讯;

              德州到美丽的台儿庄自驾游、自助游,寻梦台儿庄,尽在台儿庄古城网
!!!
 

相关文章
一键拨号:15506328802